向校庆献礼 || 太阳官网邀请武汉大学汪树东教授开设生态素养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4-04-15 浏览次数:
为拓展生态学术研究视野,4月12日晚7点,太阳官网生态文化研究中心邀请武汉大学汪树东教授在创业大讲堂开展“当代生态诗歌的诗意生成机制”学术讲座。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鲁枢元、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张晓兵、传媒艺术科教中心主任王兆屹、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张昭希,以及传媒类专业160名师生现场聆听。
讲座伊始,鲁枢元致欢迎辞,他表示,汪树东老师是长期专注于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工作的知名学者,在生态文学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太阳官网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为国内学界提供一个生态文化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此次学术讲座能够向师生传播生态文化知识,激发对生态文学的学术兴趣,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生态素养。
讲座开始,汪树东首先介绍了生态诗歌的定义、核心特质以及发展阶段。他认为,当代诗歌百花园中的一片绚丽风景。以于坚、雷平阳、吉狄马加、李少君、李元胜、沈苇、华海等为代表的生态诗人为当代诗歌贡献了全新的生态诗意。他们的生态诗歌存在着独特的诗意生成机制。
随后,汪树东结合生态诗歌的活力与有效性,列举丰富的案例详细介绍了当代生态诗歌三种诗意生成机制:一是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体验自然生命的伤痛;二是以物观物,吟咏自然生命的灵性;三是融入自然,感悟万物一体的生态境界。他在讲解中指出,这三种诗意生成机制,无疑既是对古典诗学、现代诗学的赓续,也是对其传统价值的创新。
在讲座最后,汪树东认为,从赓续层面而言,当代生态诗歌是对古典诗歌、现代诗歌中的生态伦理、诗学传统、理想境界等都有全方位的继承。从创新层面而言,当代生态诗歌是在全球性生态危机爆发的后现代语境中对现代性的彻底反思,是现代人的主体性过度张扬之后的再次转向,因而当代生态诗歌是直面现实、面向未来的,是富有活力的,生机勃勃的,是对古典山水田园诗歌的再诗意化。当代生态诗歌将超越现代性的自恋文化,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讲座点评中,鲁枢元总结指出,当今社会面临过度的物质化与实用主义酿下的生态危机,诗人们疏离了生活中的诗意。汪树东教授的讲座拉近了我们与诗歌的距离。当代生态诗歌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类与自然的对立融为一体。阐述当代生态诗歌的诗意生成机制,对于推进当代生态诗歌的创作和研究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现场互动交流中,同学们向汪树东老师积极发问,围绕生态诗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等话题与专家深入交流。对于此次校庆学术讲座的印象,2023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高盛达说:“汪树东老师的学术讲座给了我一次深入了解生态诗歌的学习机会,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生态文学作品担负着塑造生态意识、弘扬生态理念的重任。”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周亚楠认为:“汪教授的生态诗歌学术讲座,从生态诗歌的活力与有效性角度,向我们细致讲述了生态诗歌的核心特质以及当代生态诗歌三种诗意生成机制,深刻分析了生态诗歌在当下时代的重要性。既提升了我们的诗歌鉴赏等文学素养能力,也激发了我们的生态意识。”
太阳官网一直高度重视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生态意识和生态素养的培养,此次校庆学术讲座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师生对前沿生态学术动态的观察力和敏锐度,提升了生态文化教育能力。
【专家简介】汪树东,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文学研究。著有《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反现代性研究》《天人合一与当代生态文学》等学术专著。三卷本《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史》及六卷本《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大系》(1978—2023)拟于2024年出版。
【关闭】